5月13日,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主办,腾讯网担任独家媒体合作的“江湖”沙龙第二十期举行,本期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担任主持人,保育钧、贾康(微博)、任志强(微博)担任现场点评嘉宾。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他心怀爱国之意,兼具报国之志。
“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在全国人大工作的这10年,他一向以耿直谏言著称,以至于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浏览“工作简报”,重点关注成思危又说了什么。
他,一生居安思危,提案风投,推进创业板上市,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促进资本市场重大转折。他说“我毕生的抱负就是能为富国强民做点事”。
以下为本期“江湖”沙龙文字实录:
时间:2014年5月13日
地点:金融博物馆
主题:江湖洞悉天下第二十期
主持人 王巍: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从北京、甚至有几位从全国各地来参加今天晚上第二十期江湖沙龙。
我们一年多来在这里见证了很多金融界、艺术界、史学界的各界权威人士,跟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精彩的人生片断。我们希望把金融成为大众的谋取福利、独立和自由安全的工具,所以金融始终是江湖的一个主流的话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金融界德高望重的一位学者。这个学者同时又是身居高位,曾经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他是被很多人称作为中国的风险投资之父,其实他远不止于此。他是在过去中国金融历史最薄弱、最缺乏风险意识的时候,最早旗帜鲜明的把风险资本创业的概念引进中国,而且在高层为中国一代创业家、金融家和企业家推动走向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声音。
他又作为前民建中央的主席,在二十多年中国社会上不断提出各种建言,在很多关键点上为中国市场经济摇旗呐喊,获得了市场界民间企业的认同和尊重。今天他来给我们分享波澜壮阔的一段故事,重点是对金融前沿和过去三年的历史分享他的一些看法。我们感谢成思危前委员长,有请!
按照江湖沙龙的惯例,还是为成委员长敬上一杯酒。
成思危: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巍:委员长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有非常复杂的出身,我们先从他的出身开始谈。
成思危评价父亲成舍我:爱国奋进 自强不息
成思危:好!各位朋友,很高兴今天晚上跟大家聊聊天,刚才王巍跟我说给我40分钟,我这儿谈三点。一个是谈谈我人生的三个转折点,第二个谈谈我在中国金融改革方面所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第三个谈谈我人生的一点感悟。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展开谈太多。再一个,有些不便讲的事我只点到为止,但是保证讲的是实话,你懂的。
第一个讲我人生的三个转折点,这里有一个好处,江苏卫视今天晚上11点要播出爱国主义系列,正好是今天晚上11点播我的采访,还有星期天晚上6点播我的采访,那个比较详细,我今天讲的三个转折点是比较简单。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父亲是成舍我是新闻界的元老,凡是学新闻的大概都知道。应该说他一生的几个主要特点,一个是他没有念过中学,但是北大毕业。小学时候家里穷,小学之后没有再念书,之后当记者是因为文笔好。因为当时在安徽跟陈独秀认识,陈独秀后来当了北大文学院院长的时候就让他到北大来念书,考同等学历。到北大考试国文没有问题,但是英文不行。蔡元培当时不收他,他给蔡元培写了封信说保证一年之内英文及格。蔡元培同志同意他试读一年,一年之后成绩合格了,就北大毕业了。
第二,他靠自己的力量去办报,没有拿任何军阀的一分钱。他开始用200大洋办了世界晚报,当时因为没有晚报,所以办出晚报来以后就非常吸引人。因为别的报纸第二天才有新闻,他是第一天晚上就出来新闻了,所以销路很好。接着办了世界日报、世界画报,还办了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培养新闻干部的。这几个东西加起来,他的事业就发展的很快,最多的时候除了北平三报一校以外,还有南京的民生报、上海立报。当时可以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中国报业大王。
第三个特点,他不怕权贵、不怕得罪人。他在办报的时候,在北平的时候批评段祺瑞政府和军阀张宗昌,被抓起来差点被枪毙。在南京因为揭露行政院处长贪污(这个处长还是我妈妈的亲戚),被汪精卫抓进监狱关了几十天。人家说你跟汪院长道歉就能放了你,他说不能道歉,因为我说的是事实。最后给他的判决是把他的报纸封了,不准在南京办报。出狱的时候记者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没有什么感想,我想我可以当一辈子的新闻记者,汪精卫不可能当一辈子的行政院长。这句话现在还被新闻界引为名言。
第四是爱国情怀,我是1935年生的,当时他在北平事业如日中天,但是已经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暴露无遗,给我起的名字是居安思危的意思。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以后,他的好朋友成为了汉奸劝他留下,他坚决不干,结果抛下全部的财产一个人跑了,到了天津、上海、香港。他到天津火车站的时候碰到一个人问他去哪里,他说去送朋友,因为不敢说到天津去,怕被抓。
第五点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他这一辈子生不逢时,在北平丢了三报一校,上海沦陷后丢了上海的立报,日本占领香港又丢了香港的立报,到桂林办新闻专科学校,日本占领后又丢了。抗战胜利以后回到北平,1948年到香港。我们到香港的时候所有事业都没有了,但是他后来到台湾又重新办世界新闻专科校,就是现在的世新大学,是台湾私立大学里面最大的两个之一。而且现在接受大陆生是最多的,有600人,现在是我妹妹当董事长。
成思危谈人生三大转折:16岁离家走上报国道路
以上简单介绍一下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我并不是靠父亲的关照。我一生有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就是16岁的时候一个人从香港回到内地,这是因为从小的家庭教育,我父亲4岁让我读唐诗,6岁读资治通鉴,当然是读不懂,他跟我讲。还读一些古文观止等等。还跟我讲岳阳楼记等等,受到了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传统的熏陶。我母亲是留法的,跟朱自清是同一代的人,但她的古文功底也很好。在家里儿童时代就受到了这样的教育。
第二是在北平时确实看到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看到金元券迅速贬值,那时候早上发了工资就要马上买成袁大头或大米,要不然到下午就贬值很多,国民党政府还有很多腐败之处。到香港后我进了意见左派学校,又接触了苏联文学,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当时对中国现代文学最欣赏的就是巴金、茅盾和鲁迅,特别是巴金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讲三兄弟,两个哥哥觉新和觉民都向就是李屈服了,只有三弟觉慧坚决离开了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这些影响之下,1950年我15岁在香港秘密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广州解放以后,当时很多南下的干部不会讲广东话,广东的工人听不懂普通话,没有办法交流,还得要翻译。当时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从香港动员一批党团员回广州参加工作,当时我也积极响应号召就回去了。先在叶剑英当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了四个月,之后到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工作。我是在民船业上干了一年,船民在解放前叫“疍民”,也是最受压迫的,是不准穿鞋上岸的。这是我第一个转折点,就是从16岁一个人离开家里回到内地,走上了报国的道路。
我的第二个转折点,46岁到美国转变专业学管理。1952年由于当时国家建设需要干部,就动员我们干部入学,所以我进了华南工学院,两年之后院系调整到华东化工学院,四年的学习全部靠调干助学金。毕业的时候我拿到了成绩优秀的文凭,还有40块钱的奖金,当时的40块钱就不少了。毕业以后到研究院工作,我从事的工作是研究硼的加工,硼是战略物资,因为涉及到了火箭和原子弹的原料。我从事这个工作是苏联这边派了一个专家来指导我们,因为苏联需要这个东西,而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禁运。我们中国一共给了苏联5.1万吨硼砂,如果没有中国硼砂对苏联的支持,苏联的火箭、导弹和原子弹可能都要受到影响。
在1960年的时候,苏联突然撤走了专家,当时我是25岁,领导任命我担任研究室的副主任,就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这点就不多说了。我这样的家庭出身,从香港回来后又受到这样的重用,也有人怀疑我是隐瞒了年龄的特务。我记得母亲说我是协和医院出生的,在协和医院还真查到了我的出生证,还加上我大脚趾的脚印。1972年我妹妹回来,总理接见她,跟她说了一句话,说问你父亲好,他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嘛。总理和我父亲都是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们熟悉。这一句话就把我解放了,因为原来给我定的出身是官僚资产阶级,这是三大敌人之一。总理说我父亲是民族资产阶级,成为国旗上的四颗星之一了。因此从我妹妹回来以后,我的境况有所改善。
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个机会出国学习,这时候我决定不学化工,要学经济管理。当时有的朋友就问我,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啊?当时我已经在化工部科技局主管无机行业了。说我在行业已经小有名气,到国外镀金回来后前途无量。你学管理有用吗?我说,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体会到,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文革时国外回来的教授都去种地,农村修理地球去了,能发挥作用吗?原来我是科技救国论者,但是通过文化大革命我感觉到应该依靠经济、管理、法律救国。
1979年我到美国做过一次,做设计联络,原来对美国的印象跟实际完全不一样,确实看到了美国社会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所以就决定了改行学管理,但是学管理不是那么容易的。英文要求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还要对股票等市场经济事物有所了解。外国同学课后五、六十页参考书一小时就看完了,我抱着字典啃的话一小时才看三页,确实比较难。
经过努力,我算是学得不错。一年以后我拿到了800人里面唯一的奖学金进入MBA计划。当时我父亲在台湾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念MBA,你能念下来吗?等到我毕业的时候他来美国看我,我把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给他看,三个A,一个A+,他说你还是真不容易。
但是那个时候,确实也遇到了一个考验,当时一些美国公司希望我留美工作。我父亲跟我说你可以留在美国工作,以后有条件回台湾,毕竟我们的家族事业在台湾,当时他的世新已经相当有规模了,每年毕业生两万名。当时有人说他在台湾也是首富之一。我当时想我大辈子都在大陆了,而且我学的东西回国会很有用,我还是回国去发挥我的特长吧,所以我还是决定回来了,这是我的第二个转折点。
当时我留在美国的同学后来回来,说我当时选择是对了,我说没有什么,人各有志。你们学科技的留在美国觉得实验条件好、生活条件好。我们学管理的如果没有一个平台就无法发挥作用。在美国只能让你搞技术,不会让你当高管或从政。
第三个转折点,在我60岁的时候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我回来以后因为我学的是管理,所以在管理科学界、软科学界慢慢交了很多朋友,1988年我当了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了化工部副部长,当时我还是无党派人士。1994年10月,当时的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请我吃饭,动员我加入民建。我说我已经60岁了,副部长马上退下来了。本来的想法是教教书,另外我大姐在法国,小妹妹在美国,父亲在台湾,我将来可以各处走走也挺好,干吗要参加民主党派呢?
孙老说了一段话打动了我,他说知道我在政协很积极,每年都有发言。而且有一年是大会发言,但是你的发言领导基本看不到。你不是希望你的建议能够被领导所接受吗?你如果参加党派的话,你可以直接跟领导人对话,你可以把你的意见直接反映给中共的最高领导人。
这一席话打动了我,我说考虑一下,考虑了一个月答复参加。1995年1月参加,1995年12月民建六届四次中央委员会上我连着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常委、副主席,一下子跳了三级,这也是很少有的事。
1996年8月孙老突然提出来辞去民建中央主席职务,并推荐我接任。我确实没有思想准备,但感受到孙老的期望和大家的支持,于是我就接下来了。这一接就干了十一年。回想起来,这十一年也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十一年,所以我曾经讲过有了这十一年,也就终生无憾了。
成思危:一号提案推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第二跟大家讲讲这十一年来我干了什么事,我当了民建中央主席以后进入人大,当选人大副委员长,2003年又继续当选人大副委员长,一共十年。这十年里我干了什么事呢?我的信念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学者治学和从政都是为了报国。但是治学是从政的基础,作为一个学者一定要能够根据你的思考和研究来从政,最后达到报国的目的。
对于我来说在这个岗位上是步步的考验,我做了一些事情,当然这些事情也不是太了不起的事。一个是1998年在全国政协提出了推进我国风险投资的提案,这个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此后我不断推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包括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推进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建设等等。
因为风险投资这件事情,是我进一步想到了中国的非公经济。不少人对于非公经济作用的理解就是对就业、税收、GDP的贡献,我认为民营经济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创新。看看现在的互联网的创新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除此以外,民营经济的特点还在于有利于打破垄断,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所以我从1998年起开始搞风险投资论坛,到现在已经第十六届,马上第十七届论坛了。从2004年起搞中国非公经济论坛,这是要推动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三,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我专门出了一本书,今天也不细说了。当时比较早的提出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度、公平、有效的体系,提出了一个三维的结构。
第四,2003年我出了一本书——《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当时提出的四句话叫做境内关外,适当放开;港区结合,协调发展;物流主导,综合配套;统一政策,属地管理。2005年专门对保障房做了调研,派出代表团到美国和欧洲考察,最后提出推进中国保障房建设的建议。当时建设部长汪光焘专门跟我们过交换意见。
2006年我提出了社区银行的问题,当时考虑中国银行的结构不够合理,一定要搞小银行、搞民营的社区银行。当时提出的建议也是经过了国内国外的调研。而且具体建议在温州和天津先试点,最后没有被采纳。2008年中国银行改革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吸引外国战略投资者,当时很多人反对,凭什么让外国投资者来赚钱。我当时提了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外国战略投资者,中国的银行在香港上市就很难,人家不信任你。而且我们对于外国投资者持股有限制,最多不超过25%。如果他能赚钱三倍的钱,我们也能赚钱三倍的钱,而且我们还占大头,有什么不好呢?当时我提出这个观点也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我讲完之后刘明康给我打电话说感谢我的支持,因为当时他为此受到很大的压力。
我从人大退下来以后,也一直继续做研究工作,因为我本身有兴趣做研究和教书。我现在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管理学院院长和虚拟经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所以我还再继续做研究工作。这些年我出了一本《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今年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今年马上还要出《中国股市的分析与展望》,今年还要出一本《虚拟经济纵览》,虚拟经济也是我在国内较早地提出来的学科。
成思危谈人生感悟:做人正直做事认真做学问勤奋
第三简单讲讲我个人的感悟,一个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做人一定要正直,要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当前形势下一点空话套话不说是不行的,但是要少说。做事情一定要认真。第三做学问要勤奋,勤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自得其乐、其乐无穷,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爱好。我在担任十年人大副委员长期间,没有去外地渡过一次长假,炼北戴河都没有去过,都是在家写文章。
学习的动力,一是上进心,就是希望今天的我超过昨天的我,希望每天能有进步,所以要去学习。二是责任感,因为学习是跟责任相结合的。2003年我68岁担心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拉美国家大使之间讲西班牙语我听不懂,我说我要学西班牙语,以后争取用西班牙语跟你们交流。结果两年以后我在第二届中拉友好大会上用西班牙语宣读我的讲稿,受到热烈欢迎。三是求知欲,对于什么新的东西都想知道这是很重要的,像我们这个年纪很多人就不学了,但是我敢说在电脑方面不比你们差,不管是Windows8,还是苹果的系统,我的手机有一个4G LTE的。一个是苹果的4S。我总是不断追求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最近互联网金融出现,我专门到腾讯和阿里巴巴调查互联网金融,这个问题今天来不及细讲了。这是第一点感悟。
第二点感悟,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唯书,不唯上,一定要实事求是,这点非常重要。二要做务实的唯物主义者,人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理想就仅仅想多赚点钱,有了理想才能有动力。但是光空想不行,要务实,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三要做审慎的乐观主义者,乐观和悲观是差很远的。有人说乐观主义者只看到玫瑰花的香,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只看到玫瑰花的刺,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既要看到玫瑰花的香,也要看到玫瑰花的刺。我每天起床后很高兴又多了一天,又赚了一天,比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又长了一天,又有了一天工作学习的机会。所以乐观和悲观是差的很远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审慎的乐观主义者。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