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 发布于 2020-12-31
  • 9009

2020年12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刘锋主笔的《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详细阐述了城市大脑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大脑建设的标准化水平,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的九个研究方向。

《报告》指出,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新基建等科技浪潮推动下,城市大脑成为城市建设和前沿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当前城市大脑的建设过程中面临部门孤岛、行业孤岛、企业孤岛和地区孤岛等问题。例如,一个城市的垃圾运输车一旦驶入其他城市管辖区就很难被跟踪到。

《报告》依托中国科学院团队原创的互联网大脑模型理论,提出了建设城市大脑在全球标准建设方面的九个研究方向,其中,有三个标准最为重要。

一是建立世界统一的城市“神经元”节点标准。刘锋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城市大脑已经不再是平面化的网络,而是类似人脑的立体运算系统,城市中的人、物、系统则类似于神经元节点,这些节点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实现万物互联。节点的标准统一后,有利于实现全球互联互通。

二是为规范城市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标准。对此,《报告》提出了城市重要节点之间的管理权限规则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等解决方案。

三是建立城市“云反射弧”标准,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城市大脑依托数据网络的实时动态,能够即时做出反馈和信息联动。例如,当传感器发现重大火灾时,将把警报发送给城市管理者和消防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则迅速到达现场灭火,而城市管理者则要决定是否增加救援力量。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城市云反射弧案例。

与会专家认为,《报告》的发布将促进全球城市建设和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北京频道)